topbanner.jpg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价值理念与思想方法
发布时间:2013-09-09 23:53:00           人气:
 

群 众路线不仅是一种政治立场和理论创造,而且是一种价值理念和思想方法,是党与群众基本关系的展现和表达,其核心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 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浸透于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政策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深入骨髓的感情和永恒的信念,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道德、思维方 式和生活方式,是党的原动力和生命线。

党的历史是形成和完善群众路线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 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 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出发。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生着纷繁复杂的变化,群众路线在适应社会变迁的 过程中逐渐呈现出新的价值内涵与方法要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表达体现了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集体意识,道出了中国梦最为本质的核心内涵。中国梦,是实现国家富强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社会和谐之梦。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明确揭示了中国梦的实现与人民群众密切关联,也表明了实现中国梦与贯彻群众路线之间的内在联系。

群 众路线的实践过程是满足群众以及党与群众基本关系内在诉求的过程,承载着党对群众的理想肯定和价值赋予,体现出党对群众的利益满足和现实关怀,是既涵盖理 想性与现实性,又权衡群众思想问题与现实问题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方法。只有进一步发挥群众路线的根本性支撑作用,在主体地位、依靠力量、角色定位和实现方式 等向度上,明确群众路线的价值理念与思想方法,充分发挥群众路线的理论导向与实践威力,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共筑和铸造多维度的中国梦。

第一,在主体地位上,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理解群众、满足群众,牢固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一 个政党只有明确了服务的对象,才能确立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群众的主体地位为根本立足点,把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作为基 本出发点,在思想上确立群众的主体地位,将实现人民解放和幸福作为奋斗目标,融入到革命与改革的实践之中。一切为了群众,关键是要坚持群众立场,这在根本 上是一种价值原则和政治理念,是否坚持这种价值原则和政治理念是衡量能否实现与群众利益相一致的根本标准。这种价值取向表明,中国共产党将代表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解放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将改革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不是只惠及某一部分人或少数人,在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条件下,充分兼顾 多元利益关系发展。实践证明,群众路线之所以行之有效,在于它作为我们党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方法和手段,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与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转化成党的执政导向,将执政理念落实到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上,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反映群众的心声,以服务群众为实践方式,并为群 众谋利益,在理解群众需要与唤醒群众本性、在依靠群众与约束群众之间以及在党的先进性与满足群众趋利性、精神需要、精神追求之间达成高度共识,形成一个在 认识论、价值理念和思想方法等层面的合理平衡。只有真正领悟群众立场的真谛,以群众为主体,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才能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自 觉发自内心地服务群众,以高度的责任意识去理解群众,才能真正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第二,在依靠力量上,要坚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组织群众、激发群众,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谋发展。

人 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根本因素,是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文化的创造者,是胜利之本、力量之源。我们党要实现自身发展,推 动社会进步,就必须明确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方法。要尊重群众在劳动实践中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群众的主 体作用,最大限度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热情,尊重群众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支持群众的创造活动;要相信群众的创造力和爆发力,将群众一线的实 践创造作为源头活水,在肯定群众的创造成果中汲取智慧的结晶,不断开阔视野、完善思路;要组织群众、引导群众、鼓励群众创新创造,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开展 多层次、多形式、多维度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朴实而鲜活的实践中摩擦思想的火花、萃取创造的精华,促使精神文化建设推陈出新、不断突破;要把群众满意作为 评价工作首要标准,让群众来检验、评判党的工作成败,在群众的约束力中提升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使党的事业获得最广泛的支持,拥有强大的生命力。群众 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只有紧密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 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这样才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才能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才能领导群众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三,在角色定位上,要坚持感恩群众、情系群众、敬畏群众,以共产党人的承诺与行动回报群众。

党 自身角色定位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只有将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在群众创造性的实践中增长智慧、增 强本领,才能真正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在角色定位的意义上,我们党要感恩群众,并将感恩群众作为党员的基本修养 和内在要求。群众养育了我们党,群众的支持和依托为党提供了施展才华、创业实干的天地,成就了党的伟大事业,没有群众,就没有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事业,因 此,我们必须时刻把群众当做亲人放在心上,怀着赤子之心为群众服务,任何决策都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需要。我们党要情系群众,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基 层,走进群众、融入群众,在体味群众生活中培养真感情,自觉自愿地服务群众,并将此作为宣传思想文化的常态工作。只有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拉近同群众的距 离,才能切实了解群众的生活状况和发展需求,才能使党的一切工作紧密围绕群众主体的利益,使党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我们党要敬畏群众,要深刻认识到群众 的力量是最强大的,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对群众怀以敬畏之心,才能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才能牢牢地扎根于群众之中。新时期,党面临着更严 峻的考验,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以群众为明镜来检省自我、检验一切工作,始终坚持共产党 人的承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武装自我,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汇报, 回报群众的厚望。

第四,在实现方式上,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深化认识、深化实践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切 实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问题,是一个关于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和现实路径等有机结合的问题。从基本方法上看,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要 以党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状况、基本趋势及内在规律的深刻洞见为基础,以此订立领导群众的基本方向,在提炼群众经验、利益和需求的现实状况中形成党的政 策,同时使党指引的方向为群众所接受,转化为群众的具体实践,在组织宣传中转化成群众的行动力,在实践检验中修正与提高。只有把握群众路线的方法论真谛, 才能形成对于现实的真理性认识,才能更好地领导群众,完成党的目标和群众的解放。从现实路径上看,党的政策和思想文化的确立、贯彻和落实不是简单的自上而 下的执行问题,它蕴涵着党领导又深入群众、动员又服务群众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方式,蕴涵着党员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要在政治上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 动政风民风,扩大群众有序参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以法治化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广泛监督;经济上鼓励群众大胆创造,引导体制深入改革,共享物质成果;文 化上要面向基层,加强精神引领,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全民素养,筑造文化惠民工程;社会建设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 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在科学的实现方式上,在深化认识、深化实践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

群 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今天,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次将切实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提高到重要位置,要求坚持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提醒全党同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正 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示:党的群众路线永远不能丢。

面 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 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 人的政治本色。只有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将群众路线的价值理念和思想方法融入到党的建设和发展实践中,才能真正推进党的伟大事业,为实现国家的富强之 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最广泛人民群众的幸福之梦谱写新的历史篇章。

(编辑:郊北)

作者: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同舫

 

相关链接:http://gdqzlx.southcn.com/llfx/201307/t20130704_398560.htm